- 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微创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内固2024-11-26
-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结节鉴别中的应用研究2024-11-26
-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价值2024-11-26
- 儿科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2024-11-26
-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麻痹性痴呆患者认知损害预后的预测价2023-11-9
- 泪道探通术与妥布霉素滴眼液冲洗结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2023-11-9
- 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病人身心体验的质性研究2023-4-18
-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与预防控制研究2023-4-18
“跑跑医生”变“身边医生”
把脉、写处方、开药……初冬时节,记者走进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沙镇溪镇树坪村卫生室,村医谭星明忙得不可开交却满脸笑意。
“再也不担心村医不能养家了,现在专心看病,做全职医生。”谭星明说,山大人稀,村医以前其实是“跑医”,效率低,待遇也没保障,需要靠种田贴补家用。
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树坪村群众,“村医24小时在岗,卫生室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”。
村医能够留得住,村民看病不再难,是秭归县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带来的新变化。
秭归县地处鄂西,属三峡库区典型山区县,一半以上乡镇群众乘车到县城需要3个小时左右,就医十分不便,贫困人口中49.3%属于因病致贫。
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题,助力乡村振兴,秭归县卫生健康局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紧抓县域“医共体”建设机遇,在全县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,将全县172个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,257名“自由村医”变身“全职村医”。
自2018年起,秭归县立足乡镇实际,创新村卫生室管理机制,在机构设置、人员调配、制度建设、待遇保障、药械调拨、业务管理等方面推行乡镇卫生院“十统一”管理机制。人员管理实行“乡管村用”,建立“能者上、庸者让、劣者汰”弹性进出机制,畅通乡村医生晋升渠道,已有6名乡村医生、10名大学生村医通过招聘考试被纳入事业单位编制,充分调动了村医积极性。
同时,切实加强阵地建设,全县172个村卫生室,全部达到产权公有化、建设标准化、服务规范化、运行信息化、管理一体化标准,并入驻村级便民服务中心。
在保障村医待遇方面,实行“同工同酬、优绩优酬”绩效考核激励制度,每月落实基本待遇保障,每季度兑现绩效工资。“月固定工资2000元左右,年收入超过7万元。”谭星明说,稳定的待遇让自己由“跑跑医生”变成了“身边医生”。
村医离岗、退休后的生活该如何保障?对此,秭归也开展了系列探索。依托“政府补一点、卫生院担一点、个人掏一点”的众筹模式,每年县财政预算资金,对在职乡村医生每人每年给予养老保险补贴1500元,对离岗乡村医生每人每年给予生活补贴1200元。目前秭归县在职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%。
针对偏远山区群众医疗急救不便难题,秭归县创新打造乡镇“30分钟急救圈”,根据地域和交通实际,先后在两河口镇卫生院、归州镇中心卫生院建立江南、江北区域医疗急救中心,纳入县120急救中心统一调度,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中心、两个区域急救中心为分中心的医疗救治格局,彻底解决了偏远乡镇15万余群众急救不便难题。
经过3年多不断实践,秭归县探索推行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,打通了健康扶贫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秭归县卫生健康局局长谭国际告诉记者,“如今,秭归乡村卫生事业实现了三大转变:村卫生室由‘简陋诊室’变身‘五化村卫生室’,乡村医生变‘半农半医’为‘全职医生’,人民群众看病实现了从‘看病难、看病远’到‘小病不出村’的转变”。
(责任编辑:罗伯特)
来源:经济日报
- 上一篇:外周血SAA、Hs-CRP、CD64指数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 2021/1/10
- 下一篇:单纯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的MRI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探讨 2021/1/9